整形:冰波拉皮与传统拉皮的区别

发布时间:2021-04-11 00:10:06

近年来,“微整形”倍受爱美人士的青睐,肉毒素、玻尿酸、美白针等常用美容药品市场需求很大,利润空间巨大,但火爆的市场需求下也暗生隐患。

《法制日报》记者从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检察院获悉,2015年以来,无锡市检察机关办理的销售注射用肉毒素、玻尿酸、美白针等微整形美容产品类假药案件,从2014年的3起激增至27起,其中仅滨湖检察院即办理5件8人。据滨湖检察院办案检察官于文静介绍,当前微整形行业存在主体无资质、药品无批号、价格无监管等现象,极为混乱。

“根据《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》有关规定,美容医疗机构和设置医疗美容科的医疗机构,均需持有《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》,方可开展医疗美容活动。”于文静说,事实上,我国销售微整形产品的机构,多是不具备资质的美容院和黑诊所,居民住宅、出租屋、宾馆等都可以成为微整形手术的场所,而在这些美容机构里提供注射服务的工作人员,绝大部分没有经历过专业培训,属于无医疗资质的人员。

于文静指出,注射所使用的肉毒素、玻尿酸、美白针等美容药品,进货渠道不规范,没有统一的定价标准、没有正规外包装、没有中文字样和国家药监部门的批准文号,属假药范畴,给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带来了严重危害。

“信息时代,此类案件的多发还得益于微信平台等网络商圈。”于文静说,该类案件和互联网联系紧密,销售假药的上下线之间通过微信、陌陌等通讯软件完成要约与承诺、通过支付宝等支付方式付款、通过快递交货即可完成假药的交易。犯罪分子不仅通过“口口相传”的方式在实体店完成销售,还通过微信、QQ等互联网交友软件寻找潜在的消费者。

滨湖检察院办理的5起案件,无一例外地与“微信”密切相关,犯罪分子通过微信发布微整形药品信息,进行广告宣传,广大消费者轻信而上当受骗。

精彩图片

热门精选

大家正在看